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官方地址

垃圾渗滤液处理,路在何方?

2019-01-10 16:16

垃圾渗滤液(也称为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及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废水。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普遍含水率很高,导致我国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较大,即便在焚烧厂也会产生相当量的渗滤液。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今年的“回头看”揭露了很多地方存在处理设施不完备、不能正常运行或不运行,渗滤液普遍大量积存等严重的渗滤液处理问题,违规偷排管网或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与安全隐患。渗滤液组成极为复杂,含有高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分,偶尔存在少量或微量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我国渗滤液的突出特点是氨氮浓度极高,通常为2000-4000 mg/L,Z高可达6000 mg/L以上,是生活污水氮负荷的上百倍(做个简单类比,一个500吨渗滤液处理厂对氮的削减相当于一座5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贡献)。同时,渗滤液中通常含有一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尤其是在老龄渗滤液或生化处理之后的出水中有机物主要是难降解有机物,以COD计大概有800-1500 mg/L,通常认为是腐植酸类物质,很难直接通过生化方法进一步去除。此外,我国渗滤液中盐分偏高,某些地区渗滤液氯离子浓度高达8000 mg/L以上。盐分既是渗滤液处理技术(尤其是膜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排放的控制指标之一,在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时也需要重点考虑。

浓缩液的处理

我国大多采用以纳滤(NF)和反渗透(RO)为代表的膜深度处理技术,为了保证膜工艺运行周期及出水水质,渗滤液浓缩液的产量一般会占到进水量的25% ~40%。相较于渗滤液,膜浓缩液因富集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无机盐类以及微量重金属而更难处理、危害更大。随着膜技术在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大量的膜浓缩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些已经成为制约填埋场和焚烧厂稳定运行的Z主要因素。有些虽然尚未爆发,但也将成为填埋场和焚烧场全周期管理中不可规避的问题。

部分填埋场认为“膜浓缩液不是渗滤液”,不受《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条款的限制,违规将膜浓缩液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其实是故意混淆概念,在转移污染的同时,也使得前序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膜浓缩液污染物浓度高、富集了几乎所有盐分,在填埋场回灌或在渗滤液调节池循环时,盐分逐渐累积,渗滤液处理效率逐渐下降,Z终导致渗滤液处理设施完全失效;焚烧厂膜浓缩液回喷焚烧炉时,不仅影响发电效率,而且会导致炉排、烟气处理设备腐蚀等严重问题。

膜浓缩液是“浓缩的渗滤液”,如果膜浓缩液得不到有效处理,渗滤液的处理就是不彻底的,所谓的“达标排放(仅膜透过液)”也是没有意义的。对膜浓缩液的管理,一方面应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膜深度处理的回收率,降低膜浓缩液的产生量;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膜浓缩液的规范化处理与严格监管。根据本课题组对渗滤液处理技术路线生命周期分析的初步研究结果,相对于生物处理后直接或间接排放,“膜处理+浓缩液处理”对生态环境保护更有利。